新生儿护理:
生活护理:指导正确哺乳、喂养、呵护、洗澡、穿衣、换洗尿布、物品。
专业护理:婴儿洗澡、抚触、按摩,体温测量、大小便观察,口腔、黄疸、脐部护理,臀红、尿布疹、发热、腹泻、、啼哭的观察及护理。
潜能开发:早期智力开发,婴儿被动操,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皮肤护理:预防过敏与感染
新生儿皮肤娇嫩(厚度仅为成人的 1/3),屏障功能弱,易受刺激引发红疹、脱皮,护理核心是 “清洁温和、保湿到位、避免刺激”。
1. 日常清洁
洗澡频率:出生 1 周内(脐带未脱落前),用温水擦拭身体(重点清洁面部、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褶皱处);脐带脱落后,每周洗澡 2-3 次即可(过度洗澡会破坏皮肤油脂层,导致干燥)。
洗澡步骤:
准备:提前备好温水(38-40℃,用水温计或手腕内侧试温)、婴儿专用沐浴露(无香精、无皂基)、柔软毛巾、换洗衣物、纸尿裤;
过程:家长用一只手托住宝宝头部和颈部(拇指扣住宝宝下颌,避免滑落),另一只手轻柔清洗;先洗面部(用清水,避免沐浴露入眼),再洗身体(褶皱处轻轻揉搓,避免用力擦拭),后洗臀部;
后续:洗完后立即用柔软毛巾吸干水分(避免摩擦皮肤),重点擦干褶皱处(如腋窝、腹股沟、颈部),然后涂抹婴儿专用润肤露保湿。
臀部护理(预防红屁屁):
及时换纸尿裤:每次排便后立即更换,排尿后每 2-3 小时更换 1 次(避免尿液 / 粪便长时间刺激皮肤);
清洁方式:用温水清洗臀部(避免用湿巾直接擦拭,部分湿巾含酒精 / 香精,易刺激皮肤;若用湿巾,需选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款),擦干后涂抹护臀膏(形成保护膜,隔离刺激);
透气时间:每次换纸尿裤时,让宝宝臀部暴露在空气中 5-10 分钟(保持干燥,减少红屁屁风险)。
2. 常见皮肤问题处理
脱皮:出生 1-2 周内,宝宝全身可能出现轻微脱皮(正常生理现象,因皮肤适应外界环境),无需特殊处理,避免撕扯脱皮,可涂抹润肤露缓解干燥;
湿疹(奶癣):表现为面部、颈部出现红色小疹子,可能伴随瘙痒;护理要点:保持皮肤清洁保湿(选择无刺激的湿疹专用润肤霜),避免过热(过热会加重湿疹),母乳喂养妈妈需规避辛辣、海鲜等易过敏食物(若湿疹严重,需就医使用弱效药膏,如氢化可的松乳膏,遵医嘱使用);
热疹(痱子):因环境过热、汗液排出不畅导致,表现为颈部、腋窝、背部出现白色 / 红色小疹子;护理要点:降低室温(22-24℃),减少衣物(穿宽松、透气的纯棉衣物),用温水擦拭后涂抹痱子粉(选择无滑石粉的玉米淀粉痱子粉,避免吸入)。
健康监测:及时发现异常
新生儿无法用语言表达不适,家长需通过 “观察体征、记录数据” 判断健康状况,重点监测以下指标:
1. 体温监测
测量方式:优先选择腋下测温(安全、方便),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宝宝腋窝中央,夹紧 5 分钟,正常体温为 36-37.2℃;避免口腔 / 肛门测温(新生儿不配合,易损伤黏膜);
异常处理:
体温>37.5℃:先减少衣物、降低室温,1 小时后复测,若仍发热(>38℃),需就医(新生儿发热可能提示感染,不可自行用药);
体温<36℃:立即用毛毯包裹宝宝保暖,喂温奶(提升体温),若体温持续偏低,需就医(可能提示保暖不足或疾病)。
2. 排便与排尿监测
排便:
新生儿出生 24 小时内需排出 “胎便”(墨绿色、粘稠,无臭味),若 24 小时未排便,需就医(排除肠道畸形);
母乳喂养宝宝:1-2 周内每天排便 2-5 次(黄色、糊状),2 周后可能减少至每天 1 次或隔天 1 次(正常现象,因母乳吸收好);
配方奶喂养宝宝:每天排便 1-3 次(黄色、较稠);
异常情况:排便带血(鲜红色 / 黑色)、水样便(每天>6 次)、(排便困难、大便干结,持续 2 天以上),需就医。
排尿:
出生 24 小时内排尿 1-2 次(尿液偏黄,因胎尿浓缩),3 天后每天排尿 6-8 次(尿液清澈或淡黄色);
异常情况:24 小时排尿<3 次(可能提示喂养不足或脱水)、尿液持续深黄(可能提示黄疸加重),需就医。
3. 黄疸监测
生理性黄疸:出生 2-3 天出现,4-6 天达到高峰,7-10 天消退(早产儿可能持续 2-4 周),表现为面部、眼白发黄,宝宝精神好、吃奶正常,无需特殊处理(可适当晒太阳,每天 10-15 分钟,避免暴晒,保护眼睛和会阴部);
病理性黄疸:出生 24 小时内出现、持续超过 2 周(足月儿)/4 周(早产儿)、黄疸程度重(蔓延至躯干、四肢)、宝宝拒奶、嗜睡,需立即就医(可能需蓝光,避免胆红素脑病)。
喂养过程:观察宝宝状态,控制喂养速度
奶嘴充满奶液:喂养时始终保持奶瓶倾斜,确保奶嘴内没有空气(若奶嘴一半是奶、一半是空气,宝宝会吸入大量空气,导致胀气、打嗝)。
控制喂养速度:避免宝宝吃得太快(如奶嘴孔过大时,奶液会快速流出,宝宝易呛奶),若发现宝宝吞咽过急、呼吸急促,可暂停喂养,轻拍宝宝背部,待其呼吸平稳后再继续。
观察宝宝反应:喂养中注意观察宝宝的表情(如是否有皱眉、哭闹,可能是温度不适或姿势不舒服)、吞咽情况(是否有呛咳、吐奶),若宝宝出现面色发紫、剧烈咳嗽,需立即停止喂养,将宝宝竖抱,头靠在妈妈肩上,轻拍背部排出异物。
按需喂养,不强迫:新生儿期(0-1 个月)通常每 2-3 小时喂养一次,每次喂养量约 30-60ml(具体量需根据宝宝的饥饿信号调整,如宝宝咂嘴、扭动身体、哭闹时再喂),避免强迫宝宝喝完瓶中剩余的奶(过度喂养易导致宝宝肠胃负担加重,引起肥胖或吐奶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