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后妈妈护理:
生活护理:营养膳食搭配、协助产妇全身擦浴。
专业护理:产褥期观察、护理,产后心理指导,协助母乳喂养、乳房保健护理。
健康指导:协助产妇做产褥操,帮助产妇恢复健康。
日常服务:产妇营养餐制作,为产妇及婴儿清洗衣物,打扫房间卫生等。
母乳喂养(推荐)
喂养频率:出生 1-3 天内,每 1-3 小时喂 1 次(每天 8-12 次);3 天后可根据宝宝饥饿信号(如咂嘴、扭动、哭闹)喂养,无需严格卡点。
正确姿势:常用 4 种姿势,需确保宝宝 “含乳正确”(含住乳晕而非仅乳头,避免乳头皲裂):
摇篮式:妈妈坐姿,用手臂托住宝宝头部,使宝宝腹部紧贴妈妈腹部,嘴巴对准乳头。
侧躺式:妈妈与宝宝侧身相对,腹部相贴,适合夜间喂养,避免妈妈疲劳。
橄榄球式(环抱式):妈妈将宝宝抱在身体一侧,手臂支撑宝宝头部和背部,适合剖腹产妈妈、早产儿或双胞胎。
交叉式:与摇篮式类似,用对侧手臂托住宝宝头部(如喂左侧乳头用右手托),适合新手妈妈掌握含乳。
喂养后护理:每次喂完后,必须竖抱宝宝(让宝宝头部靠在妈妈肩膀上),轻拍其背部 10-15 分钟,直到宝宝打出 “饱嗝”,避免吐奶、溢奶导致呛咳或窒息。
配方奶喂养(母乳不足或特殊情况时)
奶量控制:
出生 1-3 天:每次 15-30ml,每天 6-8 次;
4-7 天:每次 30-60ml,每天 6-7 次;
1-2 周:每次 60-90ml,每天 5-6 次(具体按需调整,以宝宝喝完不哭闹、体重正常增长为准)。
冲调要点:严格按配方奶说明的 “水:粉比例” 冲调(先加水再加粉,避免浓度过高增加肠胃负担,或浓度过低导致营养不足);冲调水温控制在 40-45℃(用手腕内侧试温,不烫即可),避免高温破坏营养。
器具:奶瓶、奶嘴、奶瓶刷需每次使用后用沸水煮沸(煮沸后持续 5 分钟),或用锅,避免感染。
喂养姿势:兼顾舒适与防呛奶
正确姿势能帮助宝宝顺利吞咽,减少呛奶、吐奶风险,常见姿势有 3 种:
摇篮式(常用):妈妈坐姿,用手臂托住宝宝的头部和身体(宝宝的头部略高于躯干,背部靠在妈妈手臂上),使宝宝的腹部紧贴妈妈腹部,奶瓶倾斜 45°,让奶嘴充满奶液(避免奶嘴中有空气,导致宝宝吸入过多空气)。
侧躺式:妈妈和宝宝都侧躺(方向一致),宝宝的头部与妈妈胸部平齐,奶瓶从宝宝侧面倾斜送入,适合夜间喂养(注意避免妈妈睡着后压到宝宝)。
抱球式(防吐奶):将宝宝的身体靠在妈妈的前臂上,宝宝的头部略高于脚部,另一只手握住奶瓶,适合容易吐奶、胀气的宝宝(减少奶液反流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