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孕妇进行产前咨询指导工作对产后哺乳期实行专业化、规范化、系统化的乳房健康护理,根据不同症状和产妇体质用不同的方法一对一进行个性化贴身服务,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产妇进行正确催乳处理,指导做催乳汤,对产妇进行心里疏导从而达到催乳效果。还要做回乳和乳房保健等工作
本公司一直努力为用户提供高品质、的家政服务,为您排忧解难。“用心服务,专业致诚”是本公司始终保持不变的经营宗旨。
配方奶喂养(母乳不足或特殊情况时)
奶量控制:
出生 1-3 天:每次 15-30ml,每天 6-8 次;
4-7 天:每次 30-60ml,每天 6-7 次;
1-2 周:每次 60-90ml,每天 5-6 次(具体按需调整,以宝宝喝完不哭闹、体重正常增长为准)。
冲调要点:严格按配方奶说明的 “水:粉比例” 冲调(先加水再加粉,避免浓度过高增加肠胃负担,或浓度过低导致营养不足);冲调水温控制在 40-45℃(用手腕内侧试温,不烫即可),避免高温破坏营养。
器具:奶瓶、奶嘴、奶瓶刷需每次使用后用沸水煮沸(煮沸后持续 5 分钟),或用锅,避免感染。
皮肤护理:预防过敏与感染
新生儿皮肤娇嫩(厚度仅为成人的 1/3),屏障功能弱,易受刺激引发红疹、脱皮,护理核心是 “清洁温和、保湿到位、避免刺激”。
1. 日常清洁
洗澡频率:出生 1 周内(脐带未脱落前),用温水擦拭身体(重点清洁面部、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褶皱处);脐带脱落后,每周洗澡 2-3 次即可(过度洗澡会破坏皮肤油脂层,导致干燥)。
洗澡步骤:
准备:提前备好温水(38-40℃,用水温计或手腕内侧试温)、婴儿专用沐浴露(无香精、无皂基)、柔软毛巾、换洗衣物、纸尿裤;
过程:家长用一只手托住宝宝头部和颈部(拇指扣住宝宝下颌,避免滑落),另一只手轻柔清洗;先洗面部(用清水,避免沐浴露入眼),再洗身体(褶皱处轻轻揉搓,避免用力擦拭),后洗臀部;
后续:洗完后立即用柔软毛巾吸干水分(避免摩擦皮肤),重点擦干褶皱处(如腋窝、腹股沟、颈部),然后涂抹婴儿专用润肤露保湿。
臀部护理(预防红屁屁):
及时换纸尿裤:每次排便后立即更换,排尿后每 2-3 小时更换 1 次(避免尿液 / 粪便长时间刺激皮肤);
清洁方式:用温水清洗臀部(避免用湿巾直接擦拭,部分湿巾含酒精 / 香精,易刺激皮肤;若用湿巾,需选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款),擦干后涂抹护臀膏(形成保护膜,隔离刺激);
透气时间:每次换纸尿裤时,让宝宝臀部暴露在空气中 5-10 分钟(保持干燥,减少红屁屁风险)。
2. 常见皮肤问题处理
脱皮:出生 1-2 周内,宝宝全身可能出现轻微脱皮(正常生理现象,因皮肤适应外界环境),无需特殊处理,避免撕扯脱皮,可涂抹润肤露缓解干燥;
湿疹(奶癣):表现为面部、颈部出现红色小疹子,可能伴随瘙痒;护理要点:保持皮肤清洁保湿(选择无刺激的湿疹专用润肤霜),避免过热(过热会加重湿疹),母乳喂养妈妈需规避辛辣、海鲜等易过敏食物(若湿疹严重,需就医使用弱效药膏,如氢化可的松乳膏,遵医嘱使用);
热疹(痱子):因环境过热、汗液排出不畅导致,表现为颈部、腋窝、背部出现白色 / 红色小疹子;护理要点:降低室温(22-24℃),减少衣物(穿宽松、透气的纯棉衣物),用温水擦拭后涂抹痱子粉(选择无滑石粉的玉米淀粉痱子粉,避免吸入)。
脐带护理:预防感染
新生儿脐带一般在出生后 7-14 天脱落,脱落前是易侵入的部位,护理核心是 “保持干燥、定期、观察异常”。
1. 步骤
准备:医用棉签、75% 酒精(或碘伏,酒精更彻底,碘伏刺激性更小,可任选一种);
操作:家长洗净双手,轻轻提起脐带残端(避免用力拉扯),用蘸有酒精的棉签从脐带根部(与腹部连接处)向外螺旋式擦拭(根部和残端,避免只擦表面),每天 2 次(早晚各 1 次),每次排便后若污染脐带,需额外 1 次。
2. 注意事项
避免脐带沾水:脐带未脱落前,洗澡时用防水脐贴保护(洗完后立即取下并),若不慎沾水,需用干棉签吸干后重新;
不要包裹脐带:穿宽松的纸尿裤(将纸尿裤上缘往下折,避免摩擦脐带残端),保持脐带暴露在空气中,促进干燥脱落;
观察异常:若出现以下情况,需立即就医:
脐带根部、渗液(黄色 / 绿色脓液,有臭味);
脐带周围皮肤发热、硬肿;
宝宝出现发热(体温>37.5℃)、拒奶、哭闹不止等症状。